一、用工單位慨況及發布招聘公告
2017-07-07 中青報·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報
80年前的7月7日,
日軍炮轟盧溝橋。
自此,抗日戰爭全面爆發,
大半個中國山河破碎。
中華民族浴血奮戰,
用巨大犧牲換回正義。
如今硝煙散去,
但歷史的傷痕還在,
歷史的教訓還在!
▲2005年5月19日上午,一位來自日本的耄耋老人,緩步走上因久經風霜而凹凸不平的盧溝橋橋面。在橋中間,他雙膝跪下,面向西南,默然垂首。他就是91歲的日本侵華老兵本多立太郎。他以下跪的方式,為自己戰爭中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。
80年前,無法忘卻的那一天
“盧溝橋!盧溝橋!國家存亡在此橋!”80年前的7月7日,日軍炮轟盧溝橋。自此,抗日戰爭全面爆發,大半個中國山河破碎。
“盧溝橋!盧溝橋!國家存亡在此橋!”
“盧溝橋!盧溝橋!男兒墳墓在此橋!最后關頭已臨到,犧牲到底不屈撓;飛機坦克來勿怕,大刀揮起敵人跑!盧溝橋!盧溝橋!國家存亡在此橋……”
這是《盧溝橋歌》歌詞,
如今,80年過去了,
這首歌中透出的悲壯與豪邁,
仍讓人動容。
老照片中,
被定格的宛平看似安靜,
血與淚的國恥卻不容遺忘!
▲1937年7月7日,日軍向駐守盧溝橋的中國29軍37師部隊挑釁,中國軍隊忍無可忍,奮起而應戰。
▲7月8日早晨,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,并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。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:“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”,“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,應與橋共存亡,不得后退。”
▲當時,駐守的29軍37師219團在團長吉星文的帶領下奔赴戰場。
▲同月,宛平縣長王冷齋舉行記者會,說明日軍攻擊盧溝橋、挑起“七七事變”的情形。王冷齋同時擔任河北省行政督察專員,為“盧溝橋事變”的當事人之一。
中國軍隊撤退后,日軍通過盧溝橋
▲1937年,被日軍占領的中國村莊內每家必掛日本國旗
我們不怕死亡,我們怕被遺忘”
時光匆匆,
他們或離我們遠去,
或漸入風燭殘年。
歷史不在別處
今天,在宛平城,歲月亦歸復平靜。人們在這里跳舞、唱歌,人們在這里追憶似水年華。
我們礪劍護國 只因從未忘記
曾經,中華民族水深火熱,遭受屈辱;
如今,中華民族圖強復興,神劍聚首。
因為珍愛和平,
所以我們回首戰爭!
為曾經的屈辱,
為不屈的抗爭,
更為長鳴的警鐘,
鮮血與抗爭寫就的歷史警示國人:
壯大自己,才能堅守和平正義!
當年,他們舍生忘死換來和平,
現在,不要忘記他們!